溫壓調控
瀏覽次數:4637 發布時間:2016-03-2
溫壓調控
冷療產品經國外多年應用,大量事實證明創傷或手術后立即應用可以迅速止痛、消腫,明顯縮短恢復時間。冷敷的材料和設備也隨著護理和運動醫學的深入,更新換代。
第一代冰塊;作為簡單的應急處理,由于其容易引起繼發效應(抵消治療效果,還可導致不良反應,出現凍傷等,甚至造成組織細胞死亡),一般建議使用20~30分鐘,間歇休息1個小時,治療效果不佳。
第二代:冰袋、冷療貼、低溫治療儀,并未改善短時冷療的弊端,只是在便攜性上有所提高。
第三代:解剖冰袋,具備了包扎冷敷效果,可以基本實現長時冷療,減少不良反應情況,但操作反復工作多,需要單列購買制冰機,長時包扎易造成組織麻木產生深靜脈血栓。
隨著經濟的發展,社會的進步,護理醫學的深入,長時冷療,加壓包扎,同時能提高護理工作效率的產品需求孕育而生,
第四代:全自動冷療儀,具備壓力持續冷敷,將脈沖加壓和長時冷療完整組合,采用全自動化操作,減輕護理工作負擔。
最有效的冷療=(最佳溫度+合適的壓力)*早期長時治療,是現在最新的護理理念。文獻實例:膝關節重建后,采用加壓冰敷,可在第一天進行,足跟下墊枕進行伸膝鍛煉,第二天進行CPM鍛煉,鍛煉幅度由完全伸膝到屈膝30-40度鍛煉。第三天患者吃飯時可以把腿懸在床邊,膝關節屈膝達到90度。
最佳治療時間:
關節置換、關節鏡術后48-72小時;
韌帶重建術后72小時;
骨折術前48小時;
骨折術后12-24小時;
急性軟組織損傷8-12小時;
膝骨關節炎8-12小時;
血友病急性關節腫脹期:8-12小時。
最佳溫度:研究發現持續性冷療法無并發癥,是應為控制皮膚溫度在10-15度。同時認為皮膚溫度低于10度會增加出現并發癥的風險。
最佳治療壓力:壓力不超過舒張壓60-90毫米汞柱,并采用間斷加壓方式。恒定壓力容易造成組織缺血,回流受阻,影響修復,局部組織變性、壞死、深靜脈血栓。
由于個體差異,壓力和溫度需要調節:病人機體狀況、精神狀態、年齡及性別不同,對冷療的耐受力不同,反應也不相同。如年老病人,因感覺功能減退,對冷療刺激反應比較遲鈍;嬰幼兒因體溫調節中樞未發育完善,對冷療反應較為強烈;女性病人對冷的感受較男性敏感等。
全自動冷療儀具備
1.自動制冷溫度可調
自動制冷-自動半導體制冷
溫度可調-精密傳感器控制溫度
2.壓力可控雙管循環
壓力可控-精密傳感器控制壓力
雙管循環-自動主機進水、高效自動冰囊換冰循環
調控建議參數:
溫度控制:治療溫度0~20℃,步進0.5℃任意設置。建議:溫度上限5度;溫度下限4度.
壓力控制:冰袋內高壓為6.0kPa~8.5kPa,低壓為3.0kPa~5.5kPa,步進0.1kPa任意調節。建議:高壓7.5KPa;低壓3KPa.